生活在博物馆的圈儿里
这几年满满地被“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校”包围着
博物馆教育从边缘工作走入中心
“史前工场”、“乐知学堂”、“我是小八路”......越来越受到关注
站在古城中心的钟鼓楼博物馆没有个像样的表现
自己都觉得无颜面对三秦父老
其实这些年来
我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有在不断地走出去,比如
有在不停地请进来,比如忙忙碌碌始终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
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间了
我们开始幻想着有自己的“教育品牌”
于是,一颗小芽有了种子
春天最是读书天
反反复复地看自己、学他人
先从内容着手
2016年的某一天
第一次还算有点意思的框架出来了
这些内容尽管都是我们熟悉的
但怎么讲给孩子们
孩子们喜欢什么
着实是很头痛
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工协作
了解低年级学生需求
课件制作
场地设计
教具制作
活动组织实施
我们又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
比如
有了这样的课件
有了这样的模型有了这样的场地设想可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PPT不够吸睛
讲述不够吸人
模型成本太高
更为头疼的是
这个在馆内好不容易挤出的场地泡了汤
所以接着下来,只能是等待和煎熬
想给你一顿合适的文化餐
真就这么难吗
年轻就是不怕输
自己试讲\请老师指导\外出观摩
请求领导支援\改变场地
2016年末
课件OK,模型回家
可第二次的场地方案再一次跑了汤
这种时候内心真的是数不清的无奈
就好像做得一手好菜没地儿施展
那咱扛着炊具去野餐吧~
好歹也能把菜上桌,嘻嘻
就是这样的无畏
我们选择走进学校然后再转回来进馆
这个春天
顶顶大名的老房子和屋脊上的小怪兽
让曲江二小的孩子们其乐融融
除了课堂,在线直播访客量到达9000余次
只有尝试了才是真真切切的
面对着孩子们的意犹未尽
觉得一切没有白费外必须继续再继续
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
半个月的时间
我们将校园课堂延续进馆
没有场地我们“创造”
模型的课程使用
互动体验教具的成型
角色扮演的组织
实地讲授的开展
不多说了,大家看图吧
接下来的一切就这样发生了
我们的会议室成为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课程回顾\动手制作\角色扮演\集体游戏
当孩子们带着“顶顶”特别的帽子出现在古城中心
那种氛围真的不好用什么言语描述
老房子里的故事就这么与大家见面了
曲江二小近百名学生爱上了钟鼓楼
大学南路小学、西大附小不断地要求加入
.......
说到这里,要特别特别地
感谢蛋哥,感谢蛋哥,感谢蛋哥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没有付出、没有坚持、没有大家就没有一切
这条路我们还将与你一起漂漂亮亮地走下去
希望我们的老房子里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