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陕西博物馆 亮点“藏”不住

2017 陕西博物馆 亮点“藏”不住

发布时间:2018-01-08

三彩载乐驼俑


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狩猎出行图

铜车马

       2017年,陕西博物馆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工作目标要求,不断发挥博物馆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收获多多、亮点频现。

1 可移动文物总数全国第二 

       历时5年的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完成,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查成果,陕西省文物局成功举办“数典录珍 弘道传承——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陕西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3009455套7748750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二。此次普查,摸清了陕西家底、锻炼了队伍、细化了管理,使文物保护更具针对性、文物研究更具专题性、文物展示更具独特性、文物利用更具创新性,为全省文物资源社会共享和服务群众奠定了基础。

2 陕西三大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

       省政府投资建设的国有大型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工,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首座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的专题博物馆,成为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传承弘扬陕西乃至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项目开工,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和屋面覆土绿化建筑,总投资1.895亿元,计划2019年10月建成;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启动,总占地约42.15亩,北区拟建设新博物馆,东区拟建为碑林文化创意区及文化互动区,西区拟建为碑林学院及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

3 首次开展“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陕西省文物局提出“一个引领,三个平台建设”工作目标,“一个引领”就是“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共同举办,主题是“保护、传承、发展、传播”,旨在增强社会公众对优秀历史文化的关心和热爱,吸引更多海内外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社会公众爱上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言人”。活动为期两个月,分初赛、复赛和决赛环节,共有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12794名选手参与比赛,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2岁,最终评选出20名“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并被相关博物馆聘请为“特邀讲解员”,参与陕西各文博单位的历史文化宣讲,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4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授牌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陕西省文物局“三个平台建设”之一。省文物局印发《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申报工作,收到省内111家文博单位申请创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材料。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共遴选出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5家,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于2017年11月举办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培训班,对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授牌。这些基地将逐渐形成“围绕一个传承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研学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编写一套主题教材、建立一个优秀品牌”的“七个一”格局,真正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文化素养的场所。

5 社区博物馆建设使行业体系更完善

       社区博物馆建设是陕西省文物局“三个平台建设”之一。省文物局在调研基础上多次讨论并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印发《关于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首批社区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博物馆设立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92家申报设立社区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从中遴选出27家社区博物馆进行指导和资金支持,并于2017年11月举办全省社区博物馆建设培训班,对条件成熟的12家社区博物馆授牌。社区博物馆建设旨在解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等工作中产生的文化割裂,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并由此构建起省、市、县、乡镇、社区五级博物馆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社区博物馆成为寻乡愁、寻记忆、寻根脉的精神家园。

6 成功举办大规模讲解比赛

       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以“保护、传承、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引导新时代博物馆教育从传统的讲解员式教育到学者型教育转变,从以青少年为主的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从展陈认知教育向深层次文化教育转变,全面提升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全省共有21个代表队的103名选手参加,是自1986年以来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讲解比赛。大唐西市博物馆首次单独组队参赛,显示了陕西对非国有博物馆的重视和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陕西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7 跨界合作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

       省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全省文博单位积极申报“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其中“丝绸之路特色文物虚拟展示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秦陵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及人文旅游示范”等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示范库,占全国入选项目总数的10%。与陕文投等单位签订“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文创交流基地;与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合作启动了陕西首届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团队和个人的参赛作品3860余件,极大地挖掘了文物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领导人峰会召开,陕西省文物局与国家大剧院首次联合举办“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展览收藏于陕西26家文博单位的乐舞文物精品近300件,其中42%为国家一级文物,短短3个月观众达8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更是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所有展览中观众人数最多的一个展览。

8 文物保护科技有了新突破

       充分利用陕西省内5家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平台做好馆藏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博物馆文物科技工作成绩斐然。省文物局与西北工业大学组建“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获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担完成的《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彰显陕西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的实力。(郭青)(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