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的心语——秦地肚兜文化展

兜的心语——秦地肚兜文化展

发布时间:2016-05-08

老祖宗在三秦大地上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文化财富,钟楼鼓楼是其一,肚兜儿也是其一。

矗立于城市中心的明代建筑钟鼓和鼓楼,以他重檐绿瓦、华丽秀美的恢弘气派成为西安的不朽地标;曾经广泛流存于民间的肚兜儿,以她丝丝传情、细腻温婉的独有特色,成为陕西的民间文化符号。建筑与刺绣,一刚一柔,都是先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一砖一瓦、一针一线,都是述不尽的血脉传承。今天,在钟楼上展出肚兜儿,颇有一种精神灵动与文化意蕴。

肚兜,作为传统女红艺术中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学者认为肚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我国古代最原始的服装形式之一,古时称“抱腹”、“心衣”、“抹胸”等,直到清代有了“肚兜”这一称谓。肚兜虽小,却承载着浓浓的、化不开的情愫;虽不起眼,却能洞晓世情民风。

本次所展肚兜以秦地刺绣为主,肚兜艺术不但完整地记录了秦地刺绣的原始工艺,更细腻地传承了当地居民的质朴情感,展现了陕西当地刺绣的精美特点。秦地刺绣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女红艺术,多以母亲传授给女儿的方式沿袭,沿着原始状态的工艺手法,自然地发展成地方特色。不仅没有被宫廷制度化、商业复制化,反而按照当地民俗审美习惯,融入到广阔的乡土民情中。

陕西地方刺绣以民俗为重,所绣所现都是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从这些绣品当中,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那深深融入血液中属于黄土高原的质朴情感,秦地肚兜,就是这种情感最真挚的表达。